《去有花的地方》/陳慧/寧波出版社/2024年6月
□宋波
早春時節(jié),,小草剛剛冒頭,,樹枝還在醞釀新綠,我的心中卻早早開始期盼著:何時才能到野外去邂逅一場盛大的花事,。于是,,坐在公園長椅上,,我翻開了手邊的這本散文集《去有花的地方》。
《去有花的地方》是陳慧的一部力作,,記錄了她45歲時的一次勇敢出走,。這位來自菜場的小攤主,用她的筆勾勒出一幅幅關(guān)于生活,、關(guān)于自然,、關(guān)于自我的動人畫卷。她放下手中的菜籃,,跟隨養(yǎng)蜂人一路北上,,跨越四省,輾轉(zhuǎn)三千多公里,,追尋著一場又一場盛大的花事,,然后細細拾掇成書。如同一本被露水打濕的植物標本集,,這本散文集將那些散落在歲月褶皺里的細碎光斑,,重新拼貼成流動的生命圖景。這是一場心靈的浪漫邂逅,,也是一次對生命意義的深刻探尋,。
書中的文字,如陳慧本人一樣,,質(zhì)樸無華,,卻透著一種難以言喻的力量。她以細膩的筆觸,,描繪了自己在江蘇東臺弶港,、山東泰安徂徠山、遼寧大連瓦房店,、遼寧北票常河營等地的所見所聞,。每一處蜂場,都留下了她的足跡和故事,。這些故事,有的驚險刺激,,有的溫馨感人,,有的則讓人忍俊不禁,。但無論哪一種,都充滿了對生活的熱愛和對自然的敬畏,。
在陳慧的筆下,,那些看似平凡的日子,都變得生動而鮮活,。她寫到了江蘇弶港的十級狂風(fēng),,那是她追花之旅中遇到的第一場大風(fēng)。風(fēng)勢之猛,,讓她和養(yǎng)蜂人夫婦的帳篷搖搖欲墜,。她寫道:“風(fēng)不講武德,東南西北一陣拳打腳踢,,把帳篷折騰得哐哐作響,。”山東徂徠山的熱鬧大集,,給陳慧留下了深刻的印象:“在熙熙攘攘的集市上,,我聽過各種抑揚頓挫的吆喝,見識了很多新奇的東西,,吃過酥松的火燒,、多種餡料的蒸包子、蔥香撲鼻的油餅,、剛出鍋的蘿卜丸子……”種種奇遇和偶遇,,既有荒山曠野帶來的震撼,也有市井生活中的煙火氣和人情味,。
陳慧筆下的花木絕非靜態(tài)的審美對象,,而是充滿靈性的生命體。在遼寧瓦房店,,她遇到了大片的玉米地和蜂場:“玉米地里通??床坏礁苫畹娜耍恢朗怯衩谉o須侍弄,,還是暫且沒到打理它們的季節(jié),。我的耳朵能捕捉到婉轉(zhuǎn)悠長的鳥鳴聲,仿佛從水的深處傳來,,成倍地放大了玉米地的寂靜,。”讓人仿佛看到了那片生機勃勃的土地上,,正上演著一幕幕自然景觀的神奇和美妙,。
陳慧用文字搭建的花園,不是精心修剪的觀賞庭院,而是一座允許野花自由生長的記憶原鄉(xiāng),。在她的眼中,,每一朵花都是有生命的,它們用自己的方式訴說著生命的故事,。而她自己,,就是那個愿意停下腳步,靜靜聆聽這些故事的旅人,。在陳慧的筆下,,養(yǎng)蜂人的生活,就像是一場流動的盛宴,。他們追逐著花期,,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,不斷地遷徙和勞作,。一對樸實的養(yǎng)蜂人夫婦,,與蜜蜂為伴,過著一種與世無爭的生活,。但他們的心中,,卻始終充滿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。陳慧以個體的感受和發(fā)現(xiàn),,記錄下了那些屬于人間最末梢的碎片,。這些文字,或許沒有華麗的辭藻,,但卻能直擊人心,,讓人在閱讀中感受到一種莫名的感動和溫暖。
然而,,《去有花的地方》并不僅僅是一部關(guān)于旅途和風(fēng)景的記錄,。更重要的是,它通過陳慧的個人經(jīng)歷,,引發(fā)了我們對生命意義的深刻思考,。陳慧在書中寫道:“人常常寄望遠方,并非就向往別樣的長久生活,,只是想借助這日日相見的浮生中偷得的有限自由,,衍生出非凡的勇氣,重新?lián)潋v在庸常的柴米油鹽里,?!边@些質(zhì)樸的內(nèi)心獨白,道出了現(xiàn)代人內(nèi)心的普遍困境與渴望,。在日復(fù)一日的生活中,,我們或許都曾有過逃離的沖動,想要去尋找一片屬于自己的花海。但陳慧告訴我們,,真正的自由,,并不是逃離生活,,而是在生活中找到屬于自己的節(jié)奏和美好,。
合上書卷時,隱隱聽到有叮當(dāng)脆響聲傳來,,遠處公園涼亭的檐角下,,一串銅風(fēng)鈴正在春風(fēng)中輕吟。起身的時候,,不經(jīng)意間發(fā)現(xiàn)長椅后面探出一枝迎春花,。讀完《去有花的地方》,我仿佛也被注入了一股新的力量,,開始留意身邊那些被忽視的花朵,,重新審視生活中的美好。我想,,這或許就是陳慧想要傳達給我們的吧——在忙碌的生活中,,不妨放慢腳步,去感受那些被忽略的美好,,去尋找屬于自己的“有花的地方”,。因為,人這一輩子,,總要出去走走,,去感受、去擁抱自然的靜謐和廣闊,。